第 37 章(2 / 2)

加入书签

李姝咽下一口润喉茶,眉梢轻挑,俯视着殿里的内侍寒门,声音凉凉:“你们喜欢给人当狗,那便去当,别拉着本宫一起。”

“本宫生来受不了嗟来之食。”

李姝的话说得极为难听,内侍寒门们面上有些难看,一时之间,无人敢接她的话,殿里静得能听到针落在地上的声音。

赵金元乃寒门之首,又素来被李姝倚重,他环顾左右,见无人答话,只得咬咬牙,硬着头皮道:“殿下,非是臣等胆小怕事,而是老臣们的态度实在坚决,若将他们逼得太狠,只怕他们会冒死一战。”

“那又如何?”

李姝看完益州送来的季青临的书信,凌厉凤目漫上一丝笑意,懒洋洋道:“如果事事都要看老臣们的脸色,那本宫还做甚么长公主?”

“本宫才是九州大夏的主人。”

季青临的信并不长,力透纸背,笔走龙蛇,字迹如他的人一样直率坦白。

少年人的爱恨都浓烈,一扫她近日里周旋在各个势力间的疲惫不堪。

季青临说,长/枪在手,愿为长公主而战。

他已准备好,她又怎会怕?

她是他明目张胆的偏爱。

“生而为人,性命只有一条,谁不想安安生生过日子?本宫明白你们在怕甚么。”

李姝笑笑,道:“想现在退出的,去元宝那领银百两,自此之后,你与本宫再无瓜葛。”

此话一出,殿内众人面面相觑。

“想继续追随本宫的,那便洗把脸,一往直前随本宫一条路走到黑。”

李姝合上季青临的书信,懒挑眉,对众人说道:“前途艰难,本宫承诺不了你们太多,但本宫能告诉你们,本宫在一日,便许你们跋扈一日。”

李姝说完话,并没有人站出来回来,她也不着急,收回目光,让元宝磨墨,提笔给季青临回信。

毕竟是牵扯到身家性命甚至家族存亡的大事,她又无法承诺一个昌明未来,这些人难免犹豫不决。

不过她的要求并不高,殿内的这些人,能留下三分之一她便心满意足。

李姝一边写这信,一边在心里盘算着。

她将回信写好,装进信封交给元宝,殿内陡然响起赵金元的声音:“臣愿誓死追随殿下!”

赵金元的声音洪亮,又很突然,她眼皮跳了跳,余光去瞧赵金元,见他面色微红,显然有些激动。

再看赵金元身后之人,个个群情激奋,一扫刚才的精神萎靡。

“臣愿誓死追随殿下!”

又一个寒门道。

有了第一句,便有第二句,第三句。

一人跪,众人跪,殿内之人皆俯首。

李姝眸光轻转,道:“很好。”

“本宫看上的人,果然都是聪明人。”

她选在这个时候拆季青临的书信,给季青临回信果然没错。

作为上位者,要有泰山崩于面而色不改的镇定,这样才会让追随之人有底气继续追随。

讲真,其实她心里也慌得一匹。

她的身份终究是个隐患,一旦曝光,等待她的便是万劫不复。

她必须在这之前布置好一切。

朝臣世家为自己家族利益,天家宗室维护李家皇室,唯有寒门与内侍,因她崛起,也只会忠于她一人。

安抚完寒门内侍,李姝找来李琅华,让李琅华以先废太子的身份参加下一次的朝会。

她容李琅华活着,可不是让李琅华当个摆设的。

听完李姝的话,李琅华手指轻扣着案面,悠悠说道:“小姝,外戚干政,内侍掌权........”

“妇人主政。”

李琅华的话尚未说完,便被李姝打断了,李姝伸出三个手指,在李琅华面前晃了晃,说道:“这三样,自古以来便是取乱亡国之道,无需皇叔提醒,本宫也知晓。”

李琅华笑着,斜睥着李姝不接话。

“在正统士人眼里,执政者不能用外戚,不能用宦官,不能用武将,只用他们治理天下才是好的。本宫以为,这只是迂腐文人的想法,不曾想,皇叔竟也这般短视。”

李姝面上闪过一抹嘲讽,娓娓而道:“世家势大,皇权式微,宗室无靠,皇叔告诉本宫,本宫该怎么做?”

她懂李琅华对她又奉承又提防的猜忌。

但现在时间紧迫,李琅华又是浪得没边的海王,她没那么快让李琅华对她情根深种,最好的办法,是分析利弊,说服李琅华与她站在一处。

李姝道:“本宫知道,皇叔心里恨着本宫,如今对本宫温柔小意,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罢了。皇叔利用本宫对付世家,待世家被本宫清理干净,便是皇叔揭竿而起的日子。在这期间,烦请皇叔收一收自己的狭隘的小心思,本宫需要皇叔的身份为本宫说话。”

“待天家真正掌权天下,皇叔再与本宫论个长短,可好?”

李琅华眸光潋滟,一声轻叹,仍未说话。

李姝笑了笑,又道:“本宫不是在与皇叔商量,本宫是来通知皇叔的。”

——李琅华怕她真正坐大,哪怕身份大白也无法撼动她的分毫,可也要看看,他有没有命活到那个时候。

“黄泉路长,本宫若死,总要拉着皇叔一道的。”

李姝笑吟吟补充道。

李琅华极俊美的脸有片刻扭曲,须臾间,又恢复往日的缱绻情深,他执起李姝的手,在李姝手背轻轻一吻,无限温柔说道:“小姝,你总是这般多心。”

“本王怎会不帮你?本王对你,可是情深似海。”

李琅华端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姝极为受用,颇为配合他的表演,道:“如此,便辛苦皇叔了。”

她就是喜欢看别人恨不得弄死她,但又不得奉承她的样子。

又一次朝会。

寒门为她冲锋陷阵,李琅华端坐一旁,牙尖嘴利补刀,内侍配合王负剑的暗卫实行铁腕手段,带头违抗她的人一个个倒下,反对她的声音渐渐消失不见。

她的命令一个个下发下去,寒门与宗室世家朝臣们分庭抗衡,世家朝臣们选择了沉默,朝堂上终于恢复了平静。

但她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

他们都在等,远在千里之外的萧御。

与她一样,她也在等萧御。

萧家曾是世家之首,豪族之最,曾影响力不亚于一朝天子,哪怕被她打压得不复从前的繁荣昌盛,但百年世家的底蕴仍在,她在长安搞出了这么大的阵仗,萧家怎会无动于衷?

萧御是萧家如今的掌权人,更不会任由她一手遮天。

想到此处,李姝颇为期待。

那个霁月风清的世家公子,会以怎样的心情面对她一边对他说着脉脉情话,一边毫不留情对付世家势力的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