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2 / 2)

加入书签

        李洵知道他平时必定弄鬼,欺上瞒下,却也不在意,翻开账册,很快便对这庄子的产出有了了解。

        这庄子上除了一小部分地种植蔬菜瓜果,养些牲畜,其他两百多亩地都是用来耕种的。

        豆子与小麦轮种,黄豆亩产量稍高一些,一亩地大概能产出一百六七十斤,小麦的产量则是一亩地一百斤左右。

        习惯了现代社会各种作物的高产量,再看到这样的数字,真是觉得低得令人发指。

        但事实上,就连更偏南边,地力更肥沃的京城附近,产出率也没比这里好多少。

        “地租几成?”

        庄头答道:

        “单种地五成,要是还要庄子上出农具,种子和耕牛,则再加两成。”

        产量那么低,地租却高达七成,还要交朝廷的税。这个时代的百姓,生存得实在是艰难。

        李洵心中感叹,面上却不显,只平静地吩咐:

        “去把所有佃户都叫来。”

        又让身边的兵丁回城里去取两筐钱来。

        一个时辰后,所有的佃户全都聚集了过来。

        总共有十几个人,几乎都是男人,全都是住在附近的黄杏村的村民。

        但与李洵精心豢养的兵丁相比,他们要瘦很多,脸色也很黄,衣衫上补丁重重。

        他在看他们的同时,进来的佃户也在观察着坐在上首的年轻人,他身着黑色裘皮大氅,气势十分不凡,让人不敢直视。

        再看这屋内站得笔直的,腰上别着大刀的高壮兵丁,他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庄头呵斥道:

        “这是庄子的新主人慎郡王殿下,还不快向王爷行礼!”

        王爷!

        村民们顿时一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穷乡僻壤,竟然会有一位王爷驾临。

        而且还成了他们庄子的主人。

        众人正要下跪,便听这王爷和气地道:

        “各位乡亲不必多礼。”

        “今日叫各位来,主要是跟大家说一件事,从今天起,这庄子本王将挪作他用,不再出租。”

        听到这话,十几个村民顿时惶恐不已,当场就扑通一声跪在李洵面前:

        “王爷开恩!”

        有人率先喊道。

        其余人也跟着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喊开恩。

        “各位乡亲有话起来说。”

        李洵心中暗自生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句话就让他们如此惶恐。

        但他很快知道了答案。

        这些村民一个个眼含热泪,苦苦哀求:

        “王爷,您若不收回成命,我们就不起来!”

        “这都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您突然把地收回去,咱们就没活路了!”

        “王爷您行行好,就算是要收回地,也等咱们种了这一季再收吧,好歹让咱们有点口粮去寻新的租地!”

        李洵听完,不由心中一叹。

        原来他们是怕他直接收回租地,不给任何赔偿。看他们的反应,或许这种事情是常态。

        “各位不用担心生计,每亩地我都会按照去年亩产,赔你们一年的产出,让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找新的租地。”

        村民们顿时愣住,似乎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发生,愣了一会儿,才纷纷激动地向他磕头致谢:

        “王爷慈悲!”

        “多谢王爷!”

        按照租地的多少,给众多佃户分了赔偿款,李洵这才继续进行安营扎寨的工作。

        今日这一波三折的遭遇,对于黄杏村的佃户们来说,简直能吹一年。

        佃户们一回去,就把这简直像发生在戏文里的事在整个村子里传播开了。

        甚至走亲访友去别的村子里时,也把这事当做谈资四处吹嘘。

        因此没多久,附近几个村子便传遍了,黄杏村附近的庄子上来了一位王爷,威武贵气犹如天人,而且还是个大好人,特别体恤百姓,他要收回庄子挪做他用,竟然赔了佃户们整整一年的收成。

        黄杏村的陈三嫂,在回到娘家陈家村吃酒席的时候,便再次在席桌上讲起了这一桩传奇事。

        其实这事早就传回了陈家村,但听当事人讲又是头一次。

        村里本就没啥稀奇事,村民们听得兴致勃勃,把各种细节问了又问,又是震惊又是羡慕。

        “那就相当于什么都不用干,就白捡了一年的收成啊!”

        “岂止一年了,那至少是两年啊,人家王爷可是按照佃地所有产出全赔的!”

        “没想到那么尊贵的人,竟然如此讲理!”

        “戏文里说皇帝老儿爱民如子呢,王爷是皇帝的儿子,所以才这么体恤咱们这些贫苦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感叹着,但都只当个稀奇听。

        唯有角落里那个看起来满脸悲苦的妇人,眼中的光芒闪烁不定。

        她鼓起很大的勇气,这才拉住陈三嫂问道:

        “三姐,那王爷是不是很大的官……比咱们郡的所有官都大……”

        普通百姓哪里懂那么多,陈三嫂立刻便道:

        “那还用说,皇帝老儿最大,他就是第二!”

        “好……太好了……”那妇人干涸的眼中含着热泪,生出希望,就像是快要溺死的人看到了浮木朝她飘来。

        若王爷真的如此慈悲,他们家是不是就有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