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危?(1 / 2)

加入书签

这边整日在皇帝身边忙着的乔庭渊又在干什么呢。

他一个好好的起居注史官,居然还偶尔兼职上了给皇帝写圣旨、起草诏书这事儿。

乔庭渊都不太直视自己上司的脸色。

乔庭渊是不太懂康帝的所作所为,说是把乔庭渊当一个靶子吧,可是乔庭渊有什么用呢

既没有家世也不是身处要职,这种情况下,朝中的官员对乔庭渊是一种看不上、懒得出手又有点羡慕的状态。

而实际上,只是康帝的个人喜好发作了。

乔庭渊的一手草字,是他最看重的,其次就是奇巧的心思,也会说话,关键是姿容俊美,看着也能赏心悦目一些。

整日都是糟老头子在身边,宫女也进不来这个书房最里面的地方,只能这样解闷了。

康帝想来,自己成了皇帝之后,一直矜矜业业的,严格遵守祖宗家训。

眼下人老了,便有些忍不住暴露出自己的个人喜好了,谁不喜欢长得漂亮的年轻小孩,还懂事、嘴甜。

乔庭渊若是知道康帝的心理活动居然这么简单,只能感慨难道许多历史上的圣贤君主到了晚年都有些专横跋扈了或者是糊涂昏庸了。

“乔卿,再来写一份诏书。”

康帝一句话说出来正在外面疯疯的。家庭院也不得不进来。不过他碰巧撞上了前来给皇帝送汤汤水水的宫妃。

乔庭渊赶忙回避行礼。

还没等乔庭渊把行李的话说完,一旁就有皇宫宦官的头头把那位妃子赶了回去。

康帝一向不太允许外人接近书房这种军事国家机密重地。

连个宫女都少有。

所以乔庭渊这个时候就显得有一些尴尬。

但是那位跟在康帝身边多年的太监,恭维得冲着乔庭源笑了笑。

“大人还是先进去吧,官家还正在找着你呢。”

有了这句话就证明,太监并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去给康帝听。

乔庭渊领了这个情,他是真的感受到了在皇宫里的生活是多么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艰。四面八方仿佛充满了危机,要对他出手。

乔庭渊一抬眼就看到了康帝正在注视着他,赶忙把自己的思绪收拾干净。

乔庭渊手上的这份诏书是有关后宫妃嫔

擢升的问题。

他正在写着,忽然有一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和康帝附耳说了些什么,最后递了一份折子。

康帝握着折子的手在微微的颤抖,那是一种愤怒的表现,他的脸色也明显的阴沉了下去。

随后,康帝意识到他的情绪有些外放,便收敛了。

就在乔庭渊以为这件事情要悄无声息的被解决的时候,康帝忽然把折子放到了乔庭渊的面前说,“乔卿来给朕读一读。”

乔庭渊讶异的抬头瞄了一眼皇帝的情绪。

随后乔庭渊读着读着,便发现事情有些不太对劲。

他手里的这份折子是说,南边有一个地区因为太过穷苦,地方长官管理不善导致城镇人口全都流失到山林之间。

乔庭渊一想,这不与他当年在县试的路上听说的那件事情极为相似吗

难道这种事情频发吗

当日乔庭渊在殿试中的那份卷子虽然言辞不够犀利。

但是其中的意见却很独特,这才是让康帝力排众议,把乔庭渊亲手点为状元的原因之一。

此时的康帝是想听一听乔庭渊的看法。

乔庭渊听到康帝如此发问,便委婉的回答了。

要先解决地方管理不够完善的措施,而后在发展经济,只能慢慢解决,不可操之过急之类的套话。

乔庭渊也不是想不到,在这种时候他如果回答了自己的那些独特的想法,那么就只有一种棒打出头鸟的结果。

就连几位尚书都还没有与康帝进行讨论,他率先提出想法,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所以即便康帝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一种考验,他也不会回选择回答。

简单的来说就是乔庭渊的身份不配。

乔庭渊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有着明确的界限。

而康帝虽然有一些失望,但是却也没有再提及此事。

而是召了几位尚书都进入书房商谈此事。

乔庭渊捂着砰砰乱跳的心脏,度过了这一关。

就在乔庭渊的心思还放在了南边的事情上,一直在外征战杀场的平将军忽然班师回朝。

正巧这一天下班,乔庭渊便站在人群之中看着苍老,却依然精神抖擞的平将军,坐在高头大马上的挺拔的身姿。

他身后也都是意气风发的士兵们,都在为能够回到

京城而笑逐颜开。

在外浴血奋战的部队,回到朝廷之后,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迎。

乔庭渊看着平将军的面容,迎面而来就是一股久经沙场的血腥味。

乔庭渊没有管这股血腥味儿,而是在好奇,为什么平将军忽然回到朝廷之中。

难道是,陛下想对南边的那群叛乱之人出手吗才想着召回他,让平将军再去南方。

但是情理上有一些说不通,因为如果平将军,再把南方的叛乱也平定了。

那么平将军的爵位或者是官位已经没有再能奖赏提升的地方了。

所以眼下的局面有一些尴尬,因为康朝一直重文轻武的关系,并没有合适的人能够选,担任将军去出战沙场。

就在乔庭渊细细的思考之中,他突然想起了,前不久忽然结婚的平宴。

这件事情就忽然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等到乔庭渊再次打卡上班的时候,也听说了,南边的事情还尚未解决,并且事情变得更加的严重了。

根据送上来的折子,据说当地长官都被土匪闯入衙门里,残忍杀害了。

这种嚣张的行径与姿态,让乔庭渊再次见到康帝的时候,康帝还一直保持着阴沉的脸色。

整个书房的人,里里外外都战战兢兢的,小声说话,生怕惹怒了这个时候的皇帝。

乔庭渊也是如此,而且他离皇帝更近。

宠爱与怒火都是最先接触到的人。

乔庭渊老老实实的,把最近所记载的起居注,都翻看了一遍,言词不规范的地方也要进行修整。

就在乔庭渊认真工作的时候,他余光中瞥见江己年的身影。

应该也是上司带他过来在皇帝面前露露脸,他毕竟也是江家的嫡长子。

尽管翰林院的大部分人都需要在翰林院里面潜心修炼几年,熬一熬资历,但是对江己年这种人来说,却显得很轻松了。

乔庭渊与江己年对视了一眼,他眼里的情绪十分复杂。

对于江己年来说,他眼睁睁的看着乔庭渊拿走了自己的新科状元。

在风光无限的时候,又被翰林院的人所冷落。

他本以为,乔庭渊会就此被人所忽视。

但是没有想到一夕之间,原本应该落寞的乔庭渊忽然成了皇帝身边的信任的臣子

又变得如以前一样风光无限。

而他呢

还是靠着江家的脸面,拿到了别人修订的成果,被上司带过来给皇帝露脸。

江己年神色复杂的垂下了眉眼。

乔庭渊这边还很好奇,他之前在翰林院里面。

都没有听说江己年接受了什么任务,怎么忽然像是完成了什么国史的修订一样,被带过来奖赏。

不过江己年的事情并没有让乔庭渊有过多的思考时间。

这只是他一天工作之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他的主要目的还是来记录,因此当平将军进到书房的时候,他立马打起了精神。

平将军是来向皇帝,表明自己退休的意愿的,而康帝在一面挽留之下,平将军还是想要退休。

君臣两人都表现的极为不舍,又极为的坚定。

一时场面有一些难舍难分,但是乔庭渊心里明白的很,康帝肯定是想要平将军退休的,而平将军也明白康帝的意思,只不过是在众人或者是在他们这些史官面前表演了一出好戏,留一个仁德君主的形象。

只见康帝泪眼婆娑的说“我朝有大半的疆土都是靠您一手打下来的,实在是劳苦功高,您万万不可说这样的话,此事休要再提。”

平将军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有些为难,但听了皇帝的话,只好点头称是。

既然皇帝的话都已经说到了这儿,那么平将军退休的请求肯定是要暂缓一缓。

不过这也只是为了面子上的好看而已。

如果劳苦功高,打下江山的老员工一辞职,老板就迫不及待的答应。

那么,公司里的其他员工会怎么看老板

乔庭渊心里明白,平将军退休一事,已经定下了。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乔庭渊在心里感慨了一句,这两位确实都是演技派。

手上的动作也没有慢,详细的把刚才的场景记录了下来。

他肯定皇帝是要过目这份起居注的,乔也尽量用自己最生动的语言,把这幅场面保留下来。

而后皇帝又看在平将军刚刚回到京城,在外连年征战的辛苦,奖赏了诸多财宝。

“臣在外连年征战,现在也算是有时间陪陪犬子。”

君臣之间还谈及了北边的战事,以及对入侵民族的了解。

平将军平复下自己的情绪,然后说“臣不知为何,那边的蛮人所生活之地,明明气候十分恶劣,但是粮食还算充足。”

“也有可能是那些蛮人能够常年食草的缘故。”

康帝听完,若有所思,随即谈起了其他的事情。

乔庭渊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刚刚种下的种子。

前脚平将军刚离开,书房里也暂时没有了大臣来,可以自由活动一会儿。

乔庭渊坐着舒了一个懒腰,他本以为康帝算是坐在自己的前方,看不见自己的小动作。

但到底是皇帝,戒心很重,只不过一个小动作就让皇帝了解了他的意思。

康帝便笑着让他出去散散风,顺手还吃了御医给他开的药丸。

后脚,乔庭渊就看见了平宴,急匆匆的来了。

乔庭渊此时恰巧正在把砚台里的墨水换出,两个人便凑到一旁小声说话。

“你爹刚走,你怎么又进宫了”

平宴轻轻的皱了皱眉头说:“我要跟陛下请命。”

平宴还是和他爹说好的这个安排,方便他爹成功平安辞职,而他也可以顺利接班。

“嗯你是打算去”乔庭渊的眼神说完了剩下的话。

平宴点了点头,“此事不宜在你面前先说,等进去你就知道了。”

果然如乔庭渊想的那样。

平宴的大意是说,父亲已经年迈,不能堪皇帝重用,而且身上许多的暗伤,拿不动武器了。

虽然他平宴人还年轻但是也想去在战场上拼搏,为国杀敌,出一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