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2 / 2)

加入书签

郗瑶悄悄将门拉开一道缝,就瞧见一个一身青袍的年轻人从门前经过,他穿着十分朴素,但神情自若,身姿挺立如山间翠竹,自有坚持。

秦王招招手,示意旁边侍立的小厮去打听打听隔壁都是些什么人。

那小厮片刻后便与他耳语几句,秦王冷哼一声,微微眯起眼睛。

“幺儿,有没有兴趣去看看那所谓的书斋?”

“嗯?”

那书斋就在城内,秦王让小厮派人将画眉鸟送去王妃处,正经脸色,作出一副读书人的样子,领着郗瑶晃晃悠悠过去,路上还顺手买了两本书。

两人至那书斋时,正巧瞧见秦姓年轻人并一个一脸稚气的小仆,抱着行礼、背着书箱往外走。

书斋的侍者跟在旁边,面带笑意,“秦公子住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搬走?如今京城的士子一天比一天多,咱们书斋房间本就紧缺,您这一走,回头……”

那位秦公子不好意思道,“在下明白,这段时日多谢主家照顾。”

他坚持离开,侍者便不再劝,秦公子唤了声小仆,转身下了台阶,见阶下站着一位二十多岁儒衫打扮的公子,手中牵着个胡服小少年,便点头笑笑。

秦王也和善地点点头,打量了眼书斋外面,拉着侄女,抬脚入了斋内。

迎面便是一面照壁,上刻荀圣人《劝学》篇,秦王驻足细看,便有先前的侍者上前。

“这位公子?”

秦王回头,爽朗一笑,“听闻此处学风昌盛,特带家中小儿见识一番,不知可否入内?”

那侍者见他拉着的小公子容颜姝丽,两人又衣着富贵,只当是哪家的小公子顽劣厌学,家中长辈借此劝导,便道,“自然可以,主人家办此书斋,本就是为方便学子士人交流,引人向学。”

转过照壁,便是一处大厅,厅内摆放数十排书架,皆是满满当当的书籍。有一着相同衣饰的侍者,坐在桌前。

秦王不解,先前那侍者解释道,“主家心善,特拿出这许多书籍供学子借阅,借阅者需在此处登记。”

“任何人都可借?不怕遗失?”

那侍者一笑,“公子说笑,书斋内学子方可借走,学子们皆有登记,自当爱护书籍。至于其他人,也可在此处翻看。”

这不就是图书馆吗?郗瑶心道。她看着有几个书生或立或倚站在书架前,沉浸于书海之中。

那侍者见郗瑶目光停留,低声解释,“那几位是金科学子,主人家怜寒门士子求学不易,特拿了先贤名家摹本供众人学习,那几位因书斋已满,未能借住,便只好每日前来翻看。”

侍者说这话时,神情露出自得,毕竟连这些读书人都要抢着进他们家书斋!

秦王看了看,四书五经皆齐备,科考的书籍倒是不少。他抽出一本随手翻了翻,郗瑶凑上前。

书上带了大家注释,这不就是高考教材解析吗?

穿过厅里便是两条长廊,倚湖而建,岸边有桂树,湖中有红鲤,皆是取了好兆头。

长廊三三两两坐着几个书生,或是下棋或是奋笔疾书。

秦王牵着郗瑶看那书生在埋头抄书,不由停下脚步,那书生抬头,秦王指指郗瑶,“小儿好奇……”

郗瑶心里翻了个白眼,面上配合他,疑惑道,“前厅众人皆忙着翻阅,不知兄长为何在此处抄写?”

那书生搁下笔,“京城居,大不易,赶考且要住上几月,在下家中贫苦,幸得主人家心善,容我居住,只不过需得留下文稿,或是书画或是文章皆可,我只认文画皆平平,便只好尽力抄写,以谢收留之恩。”

“公子实在自谦,这一笔字非常人可书,实乃墨宝也。”秦王赞道。

那书生腼腆笑笑,拱手一礼。

顺着长廊往前便是一座湖心亭,未至亭中便听书生争辩声。

秦王和郗瑶悄悄入内,争辩正激烈,倒也没什么人注意他们。

两人隐在后头,细细听了一会,原来这帮书生是在辩论边疆设立九边是否必要。

所谓九边便是边境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为了抵御北边的瓦剌和鞑靼,圣上去年开始在边境设立九边,自消息传出,便引起朝堂内外讨论。

支持的认为瓦剌鞑靼连年叩边,危害北部边镇安全,边民受苦已久,设立军事重镇,日后用兵及防御皆有便宜。

不支持的理由也多,自大燕建立,战争就没停过,圣上以武起家,自然重视军事力量,每年皆派人巡边,稍有战事,一帮子莽夫恨不能借此打到敌人老家,全不顾军费损耗,若再建重镇,未免劳民伤财。

秦王听了一会,不慌不忙带着侄女离开。先派人送了郗瑶回去,秦王才带着一脸爽朗的笑容慢悠悠回府。

一入府,脸色便冷了下来。

“去派人好好查查,像这样的书斋还有多少?”

晚膳时分,王妃派人请了几回,秦王也没心思动,只坐在书房等消息。

三更,探子才来回禀。

“王氏、徐氏、裴氏、殷氏……乃至……张氏皆有书斋……”

秦王翻了手上的消息,冷笑一声,神色不明。

及至五更,天色微亮,坐了半宿的秦王高声吩咐,“备马,本王要进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