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各位夫人刚得了乐子,带着纸牌麻将回府,妯娌几人或是找几个婆子丫鬟凑一桌,半晌就过去了,老爷们放衙回府,着人来叫,还不大乐意起身。

不过真要说起来,论起乐趣,还得是如意楼更高一筹。

就说那药汤,泡了些日子身子都轻松几分,那些小丫头再那么一按,整个人都舒坦了。

慢慢这如意楼倒是在京城夫人间传开了,家中女儿闹着要去,夫人们见那楼只招待女眷,且京里诸如长公主、秦王妃、皇家公主郡主、魏国公之女等都在,便也允了。

不过夫人们爱玩麻将纸牌,小姐们却更爱看那一出出新戏。

这楼里的戏与京里的似乎不大一样。

有为寻夫君女扮男装的女状元,也有为父报仇的女将军。

那女将军一身银盔,头带红缨,作小将打扮,眉清目秀,身姿飒然,只惹得一帮子小姑娘眼神发光。

尤其是这女将军有勇有谋,在军中几破奸计,当一个嫉妒她的偏将使计险些揭穿她的身份时,众人眼不眨地盯着,手里的帕子都攥紧了。

最后大败敌军,收兵回京,女将军当殿自陈女儿身,圣上夸赞并将其封为真正的女将军,台下更是一片叫好声。

有人起哄道,“徐家家学渊源,徐小姐怎么不去做个女将军?”

徐宝珠站起身,“那你家还是书香门第呢,怎么不见你去考个女状元?”

众人一片哄笑。

不过那两出戏说好也好,可终究有人不爱文,有人不爱武,更有甚者,若不是说此二出戏皆有历史真事改编,还得骂这戏胡扯。

唯有《状元郎》一出戏让众小姐十分中意,至今还不曾骂过。

此戏男主是个儒雅俊秀的读书人,女主是个温柔恭顺的秀才女儿。

前几折戏已说到二人成亲,你为我画眉,我为你研墨,端得是情谊深重。

这些小姐们正值金钗豆蔻、碧玉之年,无论是否订亲,对于未来夫君自然是心有憧憬。

小女儿家,谁又不希望能像台上这对有情人似的,媒妁之言,成作佳偶,成亲后更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今日唱到刘郎与织娘似神仙眷侣恩爱不疑,及至儿女出生,感情更深,看得小姐们面红耳赤。

谁知上半场和和美美,下半场却陡生变故。

原是刘郎进京赶考,刘母竟一改往日慈色,让织娘日日请安,捧箸奉茶。

织娘孝顺贤淑,性子和缓,就像女学里大家最近学到的女子典范,礼仪周到从无一处错漏。从前大家看着,只觉得她对夫君顺从无有不可。

可是这时见她还将刘郎让其照顾寡母的话奉为玉律,由着刘母欺负,连两个孩子都不能照顾,心里隐隐又有些怒其不争。

戏分两头,好不容易,刘郎高中状元,众小姐舒了一口气,心道等他接了织娘母子三人便好了。

哪知状元郎一朝登榜与公主相识,竟一封休书送糟糠!织娘不信夫君休弃,千里寻夫,刘郎已另娶。

众人气得差点咬碎一口银牙,看着台上站在衙门犹豫的织娘,恨不能替其敲鼓告状,眼见着她拿起鼓槌,偏刘郎赶来说了些好话,织娘竟与其回府,自愿为妾。

最后一幕便是荒凉小院,一身素衣面容憔悴的织娘哀唱,只道出嫁从夫,怎能状告夫君,又言自己乃是女儿身,孤身难生活种种。

台下的众小姐还抓着瓜子,只觉得一口气憋在心口,女儿身?这时听着这话怎么觉得不对呢?

相比于前面的女将军女状元,何等意气风发,叫人钦佩,虽心里偶有不合规矩的想法,可看着两人一步步报仇雪恨,诛奸灭敌,心中终究是满足。

织娘呢,明明处处恭让、时时知礼,唱词也和这段时间在女学所学无甚出入,怎么放到戏中就让人心气难平呢?

台上戏已谢幕,照例一个小丫头拱手道,“此出取自前朝咸平六年状元郎事件。”

“哎,小丫头,那咸平状元郎事件最后也是个这个结局吗?”

小丫头口齿伶俐,“那倒不是,那位状元郎原夫人进京途中便遇山匪,后事听说还是状元郎办的。”

“还好还好……”

不待她们感叹完,小丫头又道,“不过主家查过,咸平六年天下太平,尤其是京城附近,驻军严明,不该有山匪。”

小丫头一礼毕,慢慢退下。台下却一片安静,顿了片刻,小姐们神态怏怏地离开,心里想了些什么便不得而知了。

吴夫人发现最近上课的女学生有些不对,常常读着读着便发起了呆,尤其是讲到第二篇《夫妇》,说起女子应充分信任夫君,任劳任怨,几个学生互相看看,神情似乎不太对了。

这日,说起《曲从》,有学生窃窃私语,被叫起来,倒问了句不相干的话,“老师,您看过《状元郎》那出戏吗?”

“一味顺从夫君真的该这样吗?如果夫君做得不对呢?”

“还有,女子就必须恭顺温良、操持内务吗?史书上也有过女将军呢!”

“定国长公主当年不也是率兵上阵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