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中英亚东和平协议(上)(1 / 2)

加入书签

作为海军弱国,飞潜快这些不对称作战永远是其最好的伙伴。

当获悉奥斯曼人终止了主力舰计划之后,江南造船厂又开始推销驱逐舰、鱼雷艇和潜艇。

别的不谈,论潜艇与驱逐舰的运用和设计,中国还是可以称得上1句数1数2。

尤其是潜艇技术,自从国防军在函馆夜袭中使用了潜艇,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潜艇就成为了海军发展的重要项目。

在短短3年内,国防军的潜艇部队翻了1倍,在此期间下水了多艘较大的具有实战意义的潜艇。

如今国防军潜艇部队的主力是1906年下水的新锐,立春乙型潜艇,水下排水量378吨,能够搭载16名舰员,其主要武器是4具450mm鱼雷发射管,在如今的潜艇中算是排水量最大的1批。

该型潜艇安装了许多高科技装备,其舰岛内安装有可伸缩的信号杆,在水面可用无线电与其他舰艇保持通信,在水下则可以使用声信装置,与1公里内的潜艇保持1定程度的联系,不过后者并不稳定。

相比于它的前辈们,立春乙型的航程要大得多,可以超过2300公里,水下可以超过40公里,能够下潜超过60米,而且下潜时间仅需要2分40秒,这些都超过了设计师的预料。

唯1不足的就是动力方面,艇上装备有两台汽油机和两台电机,理论上每台发动机能够输出300匹马力,在设计上能让潜艇达到15节的水面航速。

但实际上动力还要小1些,航速仅有13节作用,水下航行使用两台95千瓦的电机驱动,由两组电池供电,能让潜艇以9节航速航行,以8节的航速最多行驶3个小时。

若论远洋作战,目前的潜艇自然是做不到的,但对于爱琴海那种澡盆子里还是可以的。

在这些先进设备面前,奥斯曼考察团看得是眼花缭乱,但这些潜艇的价格并不低,当奥斯曼人听到报价时,还是摇了摇头,最终还是表示只想要驱逐舰和鱼雷艇,准备付钱让那两艘驱逐舰尽快完工,另外又订购了3艘鱼雷艇。

作为世界军贸市场的新人,中国和美国1样,都只能打价格牌,因为比质量是比不过英法德等国的。

但军贸市场依然是被英法德等国垄断的,即便是打价格牌,中国也远远排在后面,尤其是海军方面,阿姆斯特朗公司被誉为“海军缔造者”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说,欧洲不打起来,我们怎么发财?

江南造船厂送走了奥斯曼人,在礼和洋行的引荐下,上海轮机厂又和他们签订了合同,奥斯曼人订购了1批蒸汽机来修理他们的老旧的铁甲舰。

对于奥斯曼人的做法,我们虽然不太理解,但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上海轮机厂没有多说什么,双方痛痛快快的签订了合同。

不过,送走了奥斯曼人,德国人倒是没走,礼和洋行这次给奥斯曼人当向导只不过是顺手,他们真正的目标还是来验收由东南重工生产的第1批造船设备,之后这些设备将会被运到广岛造船厂,用来维修柱岛港内的德国舰队。

德国人的战车已经启动,1战前的4大矛盾已经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也已经成立,而中国也在其中事实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对于德国影响最大的是德俄矛盾。德俄矛盾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影响,德国禁止俄国牲畜输入,限制俄国粮食进口,而俄国也对德国报复,限制德国工业品进口。中德贸易对于德国的处境有着明显改善,德国的窘境并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来。

但德俄矛盾也体现了中国对于德国的价值,在德国政府内,中国的地位已经攀升至与美国同等高度,希望继续扩大对华贸易,并且表示只要中国同意,德国的技术和资金将会源源不断的来到中国。

但中枢并不想与德国更进1步,德国人的钱不好拿,烫手。

作为世界帝国,英国人在积极筹划欧洲局势的同时,也不忘用余光盯着其他大洲,美国、中国、奥斯曼、巴西、阿根廷、智利都是英国人关注的重点。

南美各国1心内斗,并不关心远在欧洲的矛盾,美国恪守孤立,在英国人眼中也不算什么,奥斯曼的帝国高层看起来有不少的亲英派,似乎也不要紧。

唯有中国,对于英国的威胁仅次于美国,而外交态度又不十分明朗。

之所以说不是十分明朗,倒不是说中国比那些国家更亲德,主要是英国人现在希望中国续签中英同盟。

1902年刚签的时候,英国人是满心欢喜,两国利益完全1致。

1905年中俄战争结束,沙俄双头鹰望向东边的那个脑袋被砍下,沙俄这头巨熊重返欧洲虽然看似可怕,但其已被剪去了部分爪牙,反倒成为了1个不错的“打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