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1 / 2)

加入书签

有刘荣做下的安排,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汲黯走了一趟东宫,向老太后表达了刘荣的意思。

    老太后的答复是:我病了;

    皇帝和梁王去了上林游猎,我也抱病卧榻,整个朝野内外的担子,就都压到了监国太子的肩上;

    好好把皇帝交代的事办妥,至于看望我这个瞎眼老婆子,却是不急于这一时……

    有了老太后这番表态,刘荣也算是心中大定,手脚彻底施展开来。

    秋八月初,刘荣走了趟尚冠里,同窦氏外戚一族的话事人:章武侯窦广国见了一面。

    虽然只是象征性的私下宴请,二人也没聊什么可堪一提的大事,却也是将窦氏外戚一族,从窦老太后导致的‘恐复为吕氏’的政治漩涡中拉了出来。

    没有了后顾之忧,刘荣也终于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正事之上。

    ——随着粮商群体大半被牵扯进功侯谋逆案,关中的粮价,也随之彻底跌破三十钱每石;

    而且直接跌到了二十四钱每石——来到了前所未有的超低价!

    而在秋收前,少府通过丞相府向整个关中发布公文:自秋收日起,一直到来年开春,少府内帑将从百姓农户手中,无限量收购粮食;

    价格,定为三十钱每石。

    至此,刘荣此番平抑粮价,便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即:先在夏、秋二季压下粮价,确保百姓能以低价买到口粮,再于秋收后入场,宏观调控,确保百姓秋收所得的粮食能卖出价钱。

    第二阶段的工作,便是今年冬天的宿麦推广,以及明年开始,在这个关中范围内,逐步形成粟、麦同为主粮的局面。

    这自是后话。

    秋收日,不出丞相府、内史,以及少府先前的预料:关中今年,属于‘不丰’。

    好在少府内帑下场,先压价,后抬价,充分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优势,才算是稳住了关中人心。

    而在秋收日次日,即秋八月十六——百姓民还没完全忙完秋收的事,各地方官府也都在忙着收取农税、口赋等事宜的时候,长安城东市外,却出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场面。

    也正是这一日的大场面,让整个汉室天下都认识到:太子刘荣,非但有着温文尔雅的外表,也同样有着冷酷无情的铁腕……

    ·

    ·

    ·

    ·

    “家上?”

    东市外,行刑场一侧的高台之上。

    廷尉赵禹一声请示,刘荣沉着脸微一点头,赵禹领命而去;

    不多时,一辆辆装有罪犯——而且是死囚的囚车,便随之出现在距离东市不远处的街拐角。

    几乎是瞬间,满天的烂菜叶、臭鸡蛋,便前仆后继的砸在了那领头的三辆囚车之上;

    涉嫌谋逆的几位元勋功侯后人,或者说是此次功侯谋逆案的三个主犯,却无不是一脸木然的站在车内,仍由本就蓬头垢面的自己,被砸的更加狼狈。

    百姓民群情激奋!

    若不是有五官中郎将派出的人马在道路两侧,以及刑场周围维持秩序,那几辆囚车怕是都撑不到刑场,就要被愤怒的民众撕碎!

    但在道路两侧的楼阁之上,亦或是那一辆辆假装临时停靠的马车之内,一个又一个大人物看着车厢外发生的一切,面上无不是一抹吃了屎的表情。

    “开国元勋,就这么被治死不说,还如此大张旗鼓的腰斩弃市……”

    “唉……”

    “这位太子殿下,只怕是比乃祖太宗皇帝,都还要更狠辣几分……”

    这些人当然知道:刘荣原本不想把事儿闹得这么大;

    为了把事态控制住,刘荣并非没有付出过努力。

    只可惜,丞相周亚夫一手‘生怕你死的慢’,让原本可以死的更体面些——甚至都有可能被允许自留体面的涉案功侯们,彻底没有了体面的可能。

    这怪不得刘荣。

    但就算这不是刘荣的错、不是刘荣想要这么做,也还是难免会让其他的功侯们,生出一阵兔死狐悲之感。

    功侯们兔死狐悲,官员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连开国元勋功侯,都有可能沦落到腰斩弃市的下场!

    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没有爵位的官员?

    相比起兔死狐悲的功侯们,官员们的感受相对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这一切,刘荣都了然于胸。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切,刘荣对自己的太子太保周亚夫,才会愈发的感到失望。

    “明明是个强人;”

    “明明打仗的时候,精明的恨不能变成一条狐狸。”

    “怎入了朝,就像是连兵权带脑子,都一起被父皇给卸了?”

    暗下腹诽一番,刘荣便深吸一口气,于刑场一侧的高台上——与自己的摇椅上坐下身,静静注视向不远处的刑场。

    ——功侯谋逆,腰斩三家,绞杀十家;

    另外还有几十家粮商牵扯其中,同样是腰斩,却是没资格在这东市外,而是会在东市这边忙完之后,被带到城外的渭河边上,处以腰斩之刑。

    有腰斩之刑看,百姓民就算是还要忙秋收的事,也还是尽可能每家每户抽出了个人,在这一日一大早出现在了东市之外。

    老人居多,孩童——尤其是十几岁的女孩也有,青壮劳力却是根本没几个。

    便是在这极为浓重的市井气息中,汉家在律法方面的新生代俊杰、年仅四十岁出头的廷尉卿赵禹,出现在了刑场正中央的刑台之上。

    随后,赵禹和刘荣二人再三相商,并最终得出的官方罪名,便由赵禹亲口宣读而出。

    同一时间,刘荣的身后方,响起临江王刘淤疑惑地询问声。

    “诶,大哥;”

    “为啥要定谋逆啊?”

    “——尤其还是暗中串联,意图谋逆的吴楚余孽;”

    “这不是把事儿闹得更大了吗?”

    说着,刘淤还满是疑惑地挠了挠头,不解的再问道:“一开始,大哥不是说,这件事不能闹得太大,罪名越轻越好的吗?”

    “屯粮居奇、哄抬粮价,就算再怎么可恶,也总还是比密谋叛逆、吴楚余孽要轻上许多?”

    难得有一段日子,没有听到这位三弟的疑惑解答请求,刘荣也不由得稍侧过头,用眼角看了刘淤一眼。

    稍片刻之后,又递给二弟刘德一个眼神,旋即便再度正过头,强迫自己观看起这场血腥味十足的腰斩之刑。

    腰斩,顾名思义,便是让犯人趴在地上,再用刀自后腰处斩断!

    被拦腰斩断后,犯人并不会立刻失去生命体征,而是会极其痛苦的撑起上半身,爬行、挣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下半身留在原地,上半身骇人爬行——这样的画面,若是让年纪小一点的孩子看了,都未必不会把人吓傻,甚至是直接吓疯!

    但刘荣知道:自己必须看。

    日后,有的是比这还血腥、还骇人的场面,却需要‘天子荣’保持冷静,漠然待之。

    与之相比,眼前的场景,却顶多算是帝王课程的入门阶段……

    “老二觉得,这次的事,为什么不能闹大、罪名为什么要定的越小越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