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2 / 2)

加入书签

    摇椅之上,刘荣绷着脸,尽可能维持着面色不崩;

    而在刘荣身后,刘德得太子长兄授意,也开始为弟弟刘淤解答起疑惑。

    “不能闹大,自然是因为功侯们,也同样代表着我汉家的体面、威仪;”

    “若是让百姓民,知道我汉家的功侯贵族们,居然打算靠屯粮居奇来牟利,草芥人命,那受损的不止是他们——我汉家,也同样会一损俱损。”

    “所以,哪怕这些人足够可恨,为了我汉家,也还是不得不替他们遮羞,至少在明面上,把这些人的罪名定的更小一些,以免物议沸腾,有损我汉家威仪。”

    刘淤下意识脱口而出的答复,不单是让刘德满意的点下头,便是一旁的刘彭祖、刘胜兄弟俩,乃至仍在专心观刑的刘荣,都本能的一颔首。

    便见刘德含笑伸出手,面带鼓励的拍了拍弟弟肩头;

    再沉吟措辞片刻,方说道:“没错。”

    “功侯、官员,都是我汉家的颜面。”

    “比起官员——比起可以随时任命、罢免的官员,世袭罔替的功侯,甚至更能代表我汉家的颜面。”

    “所以,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事,朝堂都必须本着‘尽可能替他们遮羞’的原则,在表面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先太宗皇帝遵从贾谊贾长沙的提议,定下将相不辱,许公卿二千石自留体面的规矩,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不是这些人不该死;”

    “而是为了汉家的颜面,这些人,不能死在大庭广众之下。”

    “他们体面了,我汉家才能体面。”

    “再给安个无伤大雅的罪名,以‘羞愧自尽’了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我汉家的颜面。”

    简单直接的表述,愣是让刘淤都当即听懂,旋即连连点头不止。

    只片刻之后,却又再度疑惑地皱起眉头。

    “这些道理,弟勉强能明白。”

    “但这,也正是弟感到不解的地方。”

    “——既然要遮羞,那为什么要把罪名定为谋逆、定为吴楚余孽?”

    “就算丞相捅破了那层遮羞布,也完全可以定为屯粮居奇、残民牟利啊?”

    “再怎么着,这‘残民’之罪,也总比谋逆——比吴楚余孽要轻一些,要更体面一些?”

    刘淤这一问发出口,刘德面上笑容却是应声敛去,望向大哥刘荣的目光,也带上了满满的怜悯。

    而在兄弟众人的齐齐注视下,刘荣目光仍思思锁定在不远处,那三具已经上下分离,正在刑场内爬行挣扎的‘身形’之上;

    只嘴上抽出功夫,轻声呢喃了一句:“残民,并不是更轻的罪。”

    “至少对那些被残害、被欺压,甚至是险些被害的家破人亡的百姓农户——对他们自身而言,这天底下,没有比‘残民’更大、更重的罪。”

    “——功侯谋逆,甚至是扯上‘吴楚余孽’之类,固然是重罪,固然也有损我汉家的颜面。”

    “但终归吴楚之乱,是已经发生了的事;”

    “这件事,已经让我汉家丢过一回‘脸’了,再添几个功侯进去,也没什么大不了。”

    “百姓只会说:哦,这些功侯吃饱了撑的,放着奢靡的日子不过,偏偏要给吴楚叛贼效忠、效死。”

    ···

    “但残民之罪,却是切实关乎百姓民自身的事。”

    “——所谓残民,残害的就是他们。”

    “如果定屯粮居奇、残民害民的罪,那百姓民会说:汉家的功侯,都不拿我们农户黔首当人看了,那未央宫的皇帝,会不会也是这样子的呢?”

    “毕竟,上行下效嘛……”

    说到此处,刘荣终于不着痕迹的将目光收回,旋即稍侧身,看向斜后方的弟弟刘淤。

    “现在明白了?”

    “——谋逆是重罪,却是《汉律》中的重罪;”

    “而残民,却是百姓心中,这天底下最重不过的罪。”

    “功侯谋逆,顺带、不小心残民,百姓只会觉得这些人可恨——谋逆就谋逆吧,还差点波及了自己;”

    “但功侯刻意残民,甚至是为了牟利草芥人命,百姓则会觉得我汉家,也就是这么回事了。”

    ···

    “这,才是我汉家的‘颜面’。”

    “或者应该说,是民心。”

    “——功侯残民,会让我汉家失去民心;”

    “而功侯谋逆,不过是让我汉家脸上无光罢了……”

    听到这里,刘淤也总算是明白这段时间,自家大哥的面色为什么总是不大好看;

    也明白了太子太保周亚夫,为什么会在那之后,便再也不曾来过太子宫。

    ——这件事,刘荣原本可以通过定更轻的罪,来营造出‘孩子不懂事,犯了点小错’的局面,最大限度降低这件事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结果周亚夫横插一脚,摆在刘荣面前的,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

    是要坐实汉家的功侯贵族残民害民、草芥人命,以至于汉家尽失民心?

    还是另外寻个更重的罪名,来换取不失民心,只丢面子的局面?

    刘荣显然选择了后者。

    但刘荣,原本可以不做这道选择题的……

    “民心,是宗庙、社稷的根本。”

    “——秦尽失天下民心,就算没有陈胜吴广,也有的是李胜长广、这胜那广。”

    “太祖高皇帝入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尽收天下民心,所以才会稳坐天下。”

    “就算臧荼、彭越、黥布等,也根本无法撼动我汉家分毫。”

    “民心,很重要……”

    说到此处,刘荣终是双手趁着摇椅扶手,起身上前两步,负手眺望向不远处的刑场。

    在那里,百姓民已经突破了衙役、兵士们的阻拦,开始将那几具拦腰斩断的尸体物理撕碎。

    刘荣却是直勾勾看了好一会儿,才悠悠回过头,意味深长的目光,依次在四个弟弟身上扫过。

    “记住这些人的下场。”

    “若有朝一日,做出了和他们同样的事,那这,也会是你们的下场。”

    “——甚至是孤,乃至父皇的下场!”

    “甚至就连这个下场,都是孤这个监国太子,尽最大限度为他们争取来的。”

    “真到了有一天,我诸刘宗亲被腰斩于长安两市——被百姓民硬生生撕碎的时候,可就没有苦心竭虑,为我汉家,最后再保留些许体面的监国太子了……”

    ···

    “呼~~~……”

    “纣贵为天子~”

    “死曾不若匹夫……”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