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2 / 2)

加入书签

    当时儿子不在,斯蒂芬森文化有限,把工作交给了小年轻,结果满盘皆输。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各朝古人看到斯蒂芬森最后的埋葬地,多多少少有些触动。

    特里维西克被迫卖掉了专利,以维持生活。

    尽管他们还没有试过这种方法,但稍微一想就知道,马拉货车的方式要比他们现在的办法好得多。

    斯蒂芬森操纵运动号蒸汽机车,牵引着满载煤炭、面粉和450名旅客的列车,总重达90吨,浩浩荡荡的启程。

    【瓦特让人们认识到蒸汽的力量,很多人都向这个目标发起挑战,特里维西克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在火车刚出发时,一辆马车试图比比速度,没过多久就被抛在后面。

    靠谱的少,异想天开的多。

    现在这个视频,又有几次提到专利一词。

    比起手拿专利,打压后辈的瓦特,他的境界要高很多。

    一旦可以开通蒸汽火车,不管是运输货物,还是运输旅客,都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

    而马车可远远不行,一般驾驶十多公里就需要休息一下,让马匹恢复体力。

    火箭号的活塞成35度斜角,提高了稳定性。

    没跑多远把马累坏了,早早就退出了。

    从这一点来说,瓦特和斯蒂芬森的创造发明造福老百姓,老百姓敬仰他们也是应该的。

    到了那个时候,蒸汽火车成功了,荣誉和金钱也会纷至沓来。

    李世民:英国之所以发明创造不断,恐怕和这个专利有很大关系。

    好在达林顿铁路的成功运营慢慢恢复了声誉,铁路公司又来请他。

    1804年,他造出新城堡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父子俩就此成功,登上人生巅峰。

    哪个商人要是有什么独门绝技,保管藏得死死的,根本就不可能拿出来示众。

    当他发现锻造铁轨更优越时,立刻建议采用,损失专利收入也在所不惜。

    可惜,为马车准备的铸铁轨道承受不住这个铁疙瘩,轨道全部压坏,投资人没了信心,潜在客户也跑了。

    这明显不是蒸汽火车的问题,而是铁轨的承受能力问题。

    特里维西克的火车压坏轨道,拉投资失败,就不再研究了。

    英国20年后,铁路里程猛增到上万公里,形成新的运输格局。】

    他已经想好了,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就是北京到南京的两京铁路。

    父子俩大致有分工,老斯修铁路,小斯造火车。

    他瞥了一眼那些大匠,见他们正在认认真真的动笔描画,他这才满意的微微一笑。

    观众中有不少外国的铁路专家,蒸汽火车得到欧洲的青睐,各国都大力发展。

    唯有斯蒂芬森父子的火箭号,一如既往的稳定,没有出故障。

    他认为用高压蒸汽能制造出功率大、体积小的蒸汽机车。

    生前做出伟大贡献,死后受到世人的香火供奉,流芳百世,这让他们羡慕不已。

    经过重重磨难,铁路终于完工了。】

    哪一个运送货物的速度更快,不用细想也知道。

    在南美,他遇到乔治斯蒂芬森的儿子罗伯特斯蒂芬森,他是特里维西克的铁杆粉丝。

    1848年,老乔治斯蒂芬森于67岁去世。

    毕竟铁路和运河属于竞争关系,修建铁路必然会侵犯运河公司的利益,也难怪运河公司会横加阻拦了。

    和斯蒂芬森父子之前研制的运动号蒸汽火车相比,这次的火箭号蒸汽火车有了很大的改进,各方面的功能也更完善。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道,进而研制出属于他们时代的蒸汽火车。

    这些运河由私人公司运作,已经形成市场垄断,货运增加让他们挣得盆满钵满,不肯降低运价。

    罗伯特斯蒂芬森于11年后去世,时年58岁。

    如此强烈的对比,让各朝古人对蒸汽火车的前景非常看好。

    使用卧式火管锅炉,内外火箱和烟箱制成整体。

    省掉巨大飞轮,在锅炉外包木材做了隔热层,减少热损失。

    这是技术的比赛,也是新旧观念的较量,很多人兴奋了,提出各种方案。

    有人提出减小摩擦的方法,一根丝线就能拉动汽车。

    虽说两者都是马拉着货车,但最大的不同。

    有人发明创造出一个新的东西后,就可以去申请专利,其他人就不能制造这个新东西。

    斯蒂芬森父子终于重回项目,项目继续进行。

    像这种因为利益冲突爆发的矛盾,他在朝堂见得太多了。

    看到这里,他大致也明白专利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火箭号蒸汽火车出来的那一刻,朱棣就赶紧示意眼前众多的工匠把图纸记录下来。

    但谁让自己放弃呢,白白错过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前面一个车头,后面带着一节又一节的车厢。

    【16世纪,英国矿山业的运输方式是马拉矿车到港口或运河边装船水运。

    但是有些可惜,只因为铁轨被蒸汽火车压坏了,就自暴自弃放弃了蒸汽火车的研究。

    和英国专利制度一比,他的大唐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足。

    后来瓦特的蒸汽机出现后,就用蒸汽机来代替马匹运送货物,进而创造出蒸汽火车。

    现在创造蒸汽火车的斯蒂芬森也同样如此,也是葬于大教堂。

    这让他不禁感慨,人生的际遇就是这般奇妙。

    行星号大量出口,在欧洲被广泛仿制。

    就是一个只是单纯的马车运送货物,而另一个则是铺设了马车专门行驶的铁轨。

    更重要的一点,他还指望铁路修到边境。

    不过随即他们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观念,铁路公司决定重金比赛征集,地点在已经完工的雨山段,史称雨山机车竞赛。

    他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首创火筒,提高了燃烧效率,改进了烟囱的设计。

    在技术报告会上,运河公司雇人挑毛病,发现斯蒂芬森报告中一座桥算错了标高。

    当时社会对新技术极度渴望,酒馆里有很多打听消息的工业间谍,都是矿山老板派出来的。

    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大力挖矿,这些附属矿山的铁路发展迅速。】

    在轮轴组合上,调换了动轮与从轮的位置,动轮在后,从轮变为导轮,运行更稳定。

    其一是小斯发明了火管锅炉,高温烟气通过25根管子,锅炉效率很高。

    但是他倒也没有太过担心,相信有自己强势推广,没有哪个不开眼的胆敢横加阻拦。

    其三,他们上一个在达林顿铁路运行的机车,活塞是垂直的,速度快了就剧烈颠簸。

    其他机车在不停的修,不是锅炉爆了,就是出故障趴窝。

    毕竟只是铺设两条铁轨,就能大幅度的提高运输效率,怎么看都划算。

    他很勤奋,苦孩子出身,各种岗位都干过,经验丰富,做事情也非常专注。

    英国之所以有各种发明创造,其中专利起了很大作用。

    后来为了耐磨,包上了铁皮。

    报告被否了,斯蒂芬森惨被扫地出门。

    隆重的通车仪式后,火车出发了,许多村民围观。

    作为伟人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

    在他们身后,火车帝国正在快速长大,迅速改变着城市和乡村面貌。

    蒸汽火车不仅可以连接大汉境内各个州郡,极大的增强朝廷对全国各地方的控制。

    这动了运河公司的蛋糕,他们各种造谣,诸如房屋烧毁、孕妇流产、奶牛发疯等。

    他发现把废蒸汽排进烟囱,能够更好的拔风。

    这怪不了其他人,要怪只能怪自己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一个投资更大,更有影响力的新项目在向他招手了。

    这些工匠都是大明目前手艺最高超的大匠,为了让大明尽早出现蒸汽火车,他特意把这些大匠找来。

    但影响很大,宣传效果达到了。

    一个新政策的制定,就无可避免的会引起原先利益集团的抵触,他也见怪不怪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罗伯特斯蒂芬森不仅能造蒸汽火车,也能建大桥。

    有五辆机车进入决赛,其中有一辆是来搞笑的。

    一旦听说有革新办法,马上就推广。】

    其二是根据老斯的经验,把废蒸汽排进烟囱,加高烟囱,促进煤的燃烧。

    各朝目前运送矿石的办法很原始,由矿工挖出矿石后,再架着马车运送矿石去指定地点加工。

    【这时达林顿铁路通车已经三年了,火车和马车仍然在拉锯中。

    他们算是发现了,只要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死后就能葬入大教堂受到世人的供奉。

    【1830年,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铁路开通的第二年头。

    可要是乘坐马车来往两地,算上晚上睡觉休息的时间,怎么着也需要三五天才能到达。

    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煤和货运需求,几十倍的增加。

    纺织业促进了英国社会变革,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加速进行,城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工厂。

    一个是大明的都城,一个是大明的陪都,这两地方是大明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他们也希望朝廷能够尽快研制出蒸汽火车,他们也想享受到蒸汽火车带来的便利。

    他们相信,在朝廷的努力和主播的帮助下,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