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观摩拉斐尔的技法,临摹作品(1 / 2)

加入书签

姜哲点击使用观摩机会。

    系统页面上,全息光影打开。

    他跟随电影般的镜头,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走到一幅还没有完成的作品前,进行观摩,然后,用素描技法临摹未完成的作品。

    这幅画上,有一个年轻人和一只天鹅。

    当年轻人临摹完成,画面消失。

    姜哲暂停观摩,回忆刚才的看到的内容。

    这是拉斐尔临摹达芬奇作品——丽达与天鹅(也称为乐达与天鹅)的场景。

    达芬奇的名作,已经遗失,如今,只能从他的一些素描稿中,看到一些局部,反倒是在拉斐尔的作品中,能够看到这幅画的全貌。

    姜哲把刚才看过的内容,回忆一遍,特别记住拉斐尔临摹的方法,然后,继续观摩。

    第二段影像,拉菲尔围绕着一个大理石雕像,进行观摩。雕像也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拉斐尔依旧用素描临摹这一张作品。

    这段影像,定格在一幅素描作品上。

    画面上,表现的是一件雕像的背面。

    看完这一节影像,姜哲明白,这是拉斐尔临摹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雕像。

    他观摩的角度也很奇特,是从雕塑的背面,进行观察。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些影影,是系统根据现有资料重构而成。从这些影像中,能看到最贴近真相的效果或过程。

    第三段,第四段……

    姜哲每看一段,都会暂停,进行回顾。把看过的东西消化之后,才会继续观摩下一段。

    虽然这些观摩影像并不连贯,有些也不完善,但是姜哲已经能看到拉斐尔的学习过程,也看到了比较完整的步骤——从草图到刻画,直到最终完成创作的过程。

    拉斐尔的学习过程,有几个阶段:临摹达芬奇等大师的作品;改良部分名作,(可以称洗稿);独立创作。

    他的绘画步骤,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最初的,从草稿开始,进一步完善草图,完善整個构图以及表现特定细节。

    这位画家在构思期间,会将一些元素分散,单独练习的,最后再重新组合起来。

    在尽管画家的草稿已经很完善,但是姜哲发现,这位画家有可能是在创作最后一步时,仍旧会进行修正。

    在这些影像中,姜哲还发现,拉斐尔将一些草稿与素描视为工具,并不认为艺术品。猜测,有可能是觉得这些作品不够完善。

    在一段影像结束后,姜哲就停止观摩。之前的观摩过程,已经很多内容需要消化,剩下的影像,可以找时间继续。

    这次的观摩,给了他很多启发。

    他把拉斐尔如何选用材料,技法的演变完善等信息。回忆并详细记录下来,以备参考。

    例如,在大部分画作中,拉斐尔使用杨木制成的面板(偶尔用椴木做)这些木板用横条与燕尾榫连接。他使用的油画基底,是在面板上使用熟石膏和动物胶混合。

    通过影像,姜哲发现了从油画基底到草图,再到诸多颜色层的诸多变化。特别是被笔触隐藏的一些东西。

    拉斐尔常用的转稿办法,是把画好的素描稿,固定在木板油画基底上。在素描稿的重要线条上,均匀扎孔,然后,在素描稿上覆盖一层碳粉。碳粉通过小空洞,落入稿子下的油画基底上,拿走素描稿,就会看到油画基底上,出现了有黑点组成的图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