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接着找校址(1 / 2)

加入书签

“不会吧,我怎么感觉这个应该是真的。”王石鼓这会儿是真的吃惊。

  “哈哈,刚一听说这个故事,大家都下意识的吃惊,紧接着,就会有种莫名的自豪感,让自己受到的…教育瞬间遗忘。”

  白满川差点说错,义务教育制度是86年4月通过,7月开始实施的;他们都没资格被称为‘九漏鱼’。

  他忙接着说:“道理很简单,如果有弹性那么好的钢材,老祖先早该有弹簧钢的车辆了。”

  “……,我不知道你说的对不对,不过,我可以找西北大学的老师问问,我们院子里,可是有那里的老师。”

  负隅顽抗的王石鼓,还在嘴硬。

  “哎呀,你这一说,倒是提醒我了,

  有机会问问,西北大学历史考古系的教授,有没有擅长文物鉴定的,看有没有机会结识一下。”

  白满川突然被他提醒,既然来了,不做些囤古董、买宅子的事,是不是有些不合群啊。

  呵呵,来都来了;‘这一瞬间,有千百个可能’,那就试试呗。

  “那些我没了解过,等有机会问问看吧,”

  王石鼓应道。

  “不过,你这么说,我突然感觉,可能学车和学计算机的也不少;

  学车还好办,找企业借几辆车就行,可是计算机是不是要提前定。”

  “还有,你给我们学校的两台计算机,

  我听说每次打字,都需要软盘,那玩意可容易坏,

  是不是还要配套汉卡,你也要提前计划。”

  啊呀,怎么把这事忘了。

  也难怪,白满川给东方报社的稿子,完全就是手写的;

  给讲读社的稿子,是他在港岛期间,交给彼德,彼德分开让几家打字社打出来,分装在几张软盘,再打印出来的;

  他自己,根本没有接触录入的过程,也就没想起来;

  从现在,到Windows95发布前,汉卡可是一个好热闹的生意。

  回去要问问彼德,看他们,是怎么解决汉字输入的。

  ……

  车子绕过还在施工的‘秦省广播电视塔’,这里是84年开工的,看样子,明年应该就可以完工了。

  前面不远处,原来是长安县下属单位的旧厂房。

  里面有六排房屋,看着地方挺大,可如果作教室,利用率确实不高。

  如果以后,能有机会买过来重建,这里非常不错,现在实在不合适。

  从这里到红庙坡的场地,有十多公里,完全是从南郊到西北郊了;

  今天在秦都,妥妥的画了个大三角,估计行程超过30公里。

  好在这时期路上车少,半小时就到了地方。

  白满川看看路对面的冷库,对这里的用途,也就猜出了一些。

  这里只有两个留守人员,这个院子的原主,是甘省的一家贸易公司;

  以前,主营牛羊肉畜牧产品,因此就在冷库附近驻扎下来。

  现在,也不知为何,这里的人手都撤回去了,只留下偌大的空院子。

  院子确实大,除了一栋两层的办公楼,旁边还有两栋4层框架结构的楼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