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巡视漠南(1 / 2)
崇祯八年七月中旬,与朝廷交易火器之事,迟迟没有消息传来,王毅便打算前往漠南巡视一番。
自从去年迁移了几十万百姓到漠南蒙古之后,先是解决了住房问题,然后就是铁路的修建。
由于铁路线长达几千里,所以交通司便采取了各城之间的线路段,同时开始建设,极大的缩减了时间。
所以,在经过线路勘探之后,确定了铁路线的走向,今年六月份的时候,铁路便修通了,总用时近一年,共有三十多万人参与。
至于期间的春耕,有蒸汽动力的农业机械参与,也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时间也缩短了许多。
如今已经是七月,到了夏收的时间,他要看看漠南的农业是否发展顺利,若是有问题,他也能及时的进行调整。
王毅将军民府的工作,暂时交给了杨志远,然后登上了前往漠南的火车。
同行的,除了担任保卫的一千多护民军,还有王毅一家人,袁崇焕和王承恩当然也跟随,还有宋应星为首的农业研究团队。
在宋应星等人的努力之下,军民府治下的粮食亩产一年比一年高,这极大的保证了军民府治下的粮食供应。
尤其是土豆、红薯这两种新农作物,亩产对比最开始,已经翻了两倍有余,玉米、花生的亩产也提升了许多。
当然,小麦、小米等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也提升了不少。
现如今,即便是不对外收购粮食,军民府治下的粮食也是非常充足的。
这得益于宋应星等人对粮种的培育筛选,以及对肥料的研究。
宋应星团队已经摸索出了农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现如今有了化学团队参与肥料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粮食的产量会再度高涨。
当然,宋应星的主要精力,目前都放在王毅所说的杂交水稻之上,付出了很多心血,整个人都晒黑了几个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宋应星成功的找到了雄性不育株,并进行了培育,如今正在进行培育杂交水稻。
一旦成功,那就可以选地方进行种植,而这也是王毅要拿下延安和宁夏的原因之一。
虽说漠南也适合种植水稻,但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能不能适应漠南的地理气候,还有待考证。
至于米脂,不适合种植水稻,榆林的无定河流域,到时能够试着种植水稻。
这次将宋应星团队带上,就是想着指导一下漠南地区的农业种植,毕竟迁移过去的百姓,对漠南地区的地理气候比较陌生。
在火车上,之前一直嚷嚷着要坐火车的王颖,表现的最为兴奋,她坐在靠窗的位置,整个身子趴在玻璃上,看着外头的风景不断往后移。
当然,宋应星团队中也有人第一次乘坐火车,表现与王颖一般无二,脸上写满了兴奋与好奇。
蒸汽火车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改进,速度又提升了不少,之前时速为五十里,如今能达到时速六十五里以上。
火车从护民城出发,途经榆林站,然后在前河套站和后河套站停下视察夏收情况。
根据亲眼所见,前河套和后河套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正轨,在肥料的使用下,小麦的亩产能达到两石半。
新开垦的田地,都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驯化,改善土壤条件,使其更加适合农业生产。
等这些田地经过几年的驯化,将土壤的含盐量降下去,产量会再度提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