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五十一章(1 / 2)
镐京。
多地水患的讯息传来,忙翻了六部三省。入夏以后,当今的精神渐渐不济,易犯困,此次处理水患和安民的重担交到太子手里,司马琛已连续七八日宿在官邸,每日能合眼睡一会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
再这样下去,太子妃担忧他撑不住,她发动京中官家女眷为此次水患捐款捐粮,去无忧寺祈福,只希望灾害早早过去。
好在这次老天仁慈,暴雨持续时间不长,水患没有酿成大洪灾,黄河虽有小部分地方出现裂口、决堤,但没有改道,加之大靖本来就一直很重视修建水利,当地官府也照惯例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总体来说基本控制住了局面。当然,财物损毁、人员伤亡难以避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司马琛除了调运粮食、命各地开义仓之外,又减赋免征,并以朝廷名义在灾情严重的地区广开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水利项目,大兴土木,以工代赈,同时在监察御史之外,紧急召集组建了一支临时的肃政廉访司,分派去往各地巡查,平抑物价,重判发国难财的奸诈之徒和官商勾结之案。
总体而言,太子这一次的处理措施相当出色,加之其正当盛年,其行事风格与温和的当今不同,透着一股子雷厉风行,使得朝廷本次救济的反应更为迅速,相对来说余波造成的危害也更小。
开春以来因为对于贪墨案的处理不按规矩、审案过于严苛的不良风评,因为此次水患治理的出色表现,太子的风评渐渐转好,可以说又扳回一城。
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重新步上正轨时,那个水患期间仍在河南道欢快蹦达的糟心弟弟,大概是这平稳局面中唯一的不安定因素。
“朕不是写信让他回来了吗人呢,现在到哪了”天气越发炎热,皇帝卧在凉殿的榻上,一点也不想动弹。凉殿在湖边,工部设计的扇车通过水力带动,风猎衣襟,吹过十余座摆满冰块的和鲜花的香盆,带着清凉的香风拂面,十分舒适。
在水患初起之时,皇帝便以八百里加急,亲自给自己最心爱的幼子去信,让他赶紧回来。要知道万一弄不好,暴雨
造成洪灾,那是可能带来瘟疫的,而今虽然水患渐平,又出了睢阳县令凶杀案,皇帝担心幼子在睢阳遇险,又是一封八百里加急催他快回家。
然而司马萌诚恳表示,他有父皇给的任务在身,不完成无颜回来见父皇,他要在外面“锻炼锻炼”。
一看就是玩野了太子殿下看穿了他,这个一肚子坏事的家伙自己去睢阳玩乐,还不忘坑一把在陈留赈灾的陈淄,司马家叔叔伯伯姑姑婶婶们岂是好占便宜的他们送粮去,张口就要五分利,又伙同当地富户借贷给陈留官府,不仅要利息还要三年做生意的优惠税率,陈淄被他们骗得晕头转向,不知道签下多少条保证书,等水患稍微平息,他反应过来,才想起来要上奏折向他哭诉。
这混乱局面,看得司马琛太阳穴直抽抽。不过这倒给太子殿下了一个好靶子,皇室宗亲带头哄抬物价、趁机牟利的行为,他首先打击,带来不小的震慑,让今次水患中的奸诈之徒都束手束脚,恶劣的案子比往年少了很多。当然,负面效果也是有的,亲戚们直接找他爹哭诉起来
“对于你的叔叔伯伯们,倒不要管得太紧,这次水患没占到便宜,他们定是不甘心的,看看还有什么海外的好贸易能让他们插一脚的,就让他们去做。为了赈济陈留和护住内陆航道,此次他们确实尽心尽力,该给点甜头吃。”这是皇帝的吩咐。
司马琛应了,但心里却觉得不服。身为皇族,在大灾之时行救济之责本来就是理所应当,如今竟成了他们趁机向朝廷要钱要物要地的资本,到底谁才是老子
“听闻阿灌也在陈留”说到陈留,皇帝记起一人,那人上折子向他请罪,陈情自己擅自调用军粮赈济灾民之罪,但字里行间倒不像是觉得自己有罪的样子,非常理直气壮。皇帝哼笑一声“召她回来。”
“是。”司马琛也觉头大,解决了一个陈淄,还有一个萧灌,陈留此次水患严重,朝廷的赈灾力量不足,这两人在陈留行动及时、救济有功,但是一通乱来,留下不少能让人钻的漏子,都得他们父子俩去补。
有这样不省心的下属,当领导真心累啊。
“十三弟那边
”
皇帝哼哼,翻了个身“既然他不想回来,朕还能支使得动他”这是有小情绪了。
睢阳。
行馆位于睢阳东南,圈进一片竹林和汀州,占了极大的地方,据说是前朝一位高官所建的养老之所,后来屡次易手,如今到了一商户手中。此次知道麒王驾临,行馆主人专门将此宅敬献给麒王。
“这个人消息很灵嘛,”司马萌逛了半圈,觉得满意,吩咐崔浩,“献什么献啊,本王最讨厌占别人小便宜了,你去问问他要多少钱,本王买了。对了,是不是还得给他们家求个什么褒奖啊诰命之类的有什么要求让他顺便一起提了,只要合理,本王顺手就帮他办了,告诉他别含糊,本王讨厌拖泥带水不干脆的。”
县丞等人不在,这里没外人。崔浩思考了一秒钟自己到底是来办案的,还是给麒王做总管来的,思考无果,答曰“是。”
跟在后面眯着眼睛东张西望的吴雪履,惊叫“王、王爷”
这位还没反应过来啊崔浩不得不再提醒她一次“探花郎在京中多年,竟连殿下的脸也不认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