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学艺之路(1 / 1)

加入书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起下乡的同学家中,碰到了给他家画墙围子的几个画匠。当时在北方地区,人们为了排解室内单调的沉闷,凡是家中有点条件的,都喜欢在家里火炕周围,画上一圈色彩鲜亮的花鸟山水,楼台亭阁什么的,又漂亮又增加生活情趣。

我怦然心动了,这种谋生手段不是很好嘛,又能挣钱又高雅,不用考虑什么成分,远离了政治纠纷,只要下功夫认真去学习,将来的生存就不用发愁了,最次也比现在强。况且我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我下决心学习当一个画匠。不折腾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强呢。我需要勇气面对现实。我不能就在农村当农民一成不变吧。

乘着休息的时间,我立即和他们说:“我要和你们学习画墙围子,我说我是一个下乡知青,就是学会了,我不会抢你们的饭碗,我会到其他地方谋生。”

他们是走南闯北的艺人,知道这里的门道,更因为他们和我同学家有点关系,没打喯儿就答应了我。从十一月份起在一个冬天中,我成了他们的一员,走东家串西家,从最简单的画直线,调色,到简单的图案,白天跟他们一起画,晚上就看有关实用美术书籍,慢慢的能上手画一些边边角角的图案了。时至今日,我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像貌,也记不得他们的家乡在哪里,然而我却清楚地记着,就是这几个普通的画匠,给了我帮助,让我看到了又一条人生之路。他们是我走上绘画途中的启蒙老师,是他们让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由画围墙子,我逐渐接触到了铅笔画,水粉画,油画,中国画,美术在我眼前展现了一条宽广灿烂的大道。涉浅水者见虾,其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故足行迹殊,所见之物异也。我看到了奋斗方向,看到了努力前景,看见了许多为艺术的献身者,如果说我以前仅仅是,在苍茫中苦苦的求索者,那么我现在则是,匆匆奔向辉煌殿堂的崇拜人。

当我第一次听美术学院毕业,在学校的老师告诉我说“一定要下功夫画好速写和素描时”我听的那么迷茫,我竟然将(素描)理解为(树苗)。无知的我暗自思量,为什么要画好树苗呢,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当我真正弄懂了什么叫素描的时候,我不禁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的无地自容,被人们称为知识青年的我,竟然连素描都不知道为何物,井底之蛙呀。

面对这如此巨大的差距,我没有气馁,化羞愧为动力,古人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本就是一个艺术小白,但是并不能阻挡我向艺术大家奋斗。知耻而后勇的我,抓紧一切机会,只要有时间就不停的画。看有关的书籍,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八大山人,郑板桥,这些个大师,在我心目中,渐渐的扎下了根。

我回绝了所有画墙围子的营生,一头扎进了美术最基本的练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我清醒的认识到老师的重要。必须要找到老师,个人摸索无疑是盲人摸象,事倍功半的事,时不我待,我没有理由再浪费自己宝贵的时光了,只要比我懂得都是我的老师。

在一位小学老师家里,我看到一副列宁的画像,老师认真的告诉我,这是我师范毕业时的画作:“你要记住画人物,眼睛是最传神的地方,一定要用笔杆蘸颜色点上去,才有最佳效果。”

另一位小学老师告诉我,要想在美术的道路上走远,必须要有牢固的基础,扎实的基本功,速写和素描就是最基本的必修课,而且必须过得硬。真正做到看一眼就能画下来,还要简练生动。他们都是师范毕业,分到各学校当老师的美术爱好者,除教学以外一直坚持画画。他们的绘画各有所长,这样的老师,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请教了五六位。

我信心满满的问道:“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基本功过硬呢。”

老师说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细微观察,洞悉结构,掌握事物本质,动作规律,尤其是动脑勤思考更为重要,因为美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任何想表现成功的作品,则必须是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这才能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才能流传久远。”

我为老师精辟的论说所启发:老师,我懂了。当前我能努力做得是,刻苦练好素描速写的基本功,在实践中慢慢积累,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速写本成了我随身必备的工具,我背着黄书包不管走到哪,只要看到想画的,我会立即拿出速写本画下来。我抛弃了一切不好意思,不管周围人们如何议论,一门心思扑在绘画艺术上。在画速写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我所在这个城市中,美术界的重量级人物,他这公园里,为笼子中的鹰画速写,我立即凑了过去,仔细的揣摩着他的观察角度,每一笔的起笔和收笔,情不自禁地按照他的画法跟着画了起来。周围人议论着,“看人家画的鹰真像,这是咱们市有名的画家。”

“这娃娃肯定是刚学,虽然画的四不像。不过胆子还挺大,还敢出来画。虽然画的不好,只要下功夫,多画几遍就画好了。”

“这几年很少看到学画画的,在外面画画的更是少见了,都说画画特别难,我认识一个画画的,快一辈子了也没有什么成绩。”

“画画在学校中是小三门课程,这需要悟性高的人才能学,要不就是白耽搁功夫。”

“可是有许多人费了大劲了,就是学不出来,听知道的人说,咱们全市也就有那么七八个成了名的。”

当我笨手笨脚的画完,抬头想再看看画家的速写,直接向他请教时,可是画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在我苦练基本功的时候,差距的鸿沟促使我,不断地寻求着更高水平的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同学的嫂子为我介绍了一位,高等美术学院毕业的老师。

这是一位毕业后专门从事美术教育的中学老师,这位郑老师身材魁梧,三十多岁,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衣着简朴,干净利索,说话时轻声漫语之间,显示出来一副儒雅风度。他那睿智的目光洞穿了我的一切,我仰视着心中梦想的偶像,慌乱的诉说着自己的境遇,迫切表达了我,想通过美术这一途径,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道:“老师我的家庭就是这样,我能走的路很窄很难,能遇到您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也是希望,您能教我学习美术吗?

郑老师静静地听着。听完我的叙述后,以大哥哥的口吻对我说:“我教你了,但你一定要想清楚,美术的路很长也很艰难,想通过美术来改变命运,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价的,因为这是一种心灵的体现,是现实生活的凝练和积累。要用艺术的形式把世间的美,创造性的展现给世人,给人以启迪,警示,享受。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向往,一种奋斗,能迈入这个殿堂,是每一个美术人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他认真的看着我语重心长对我说:“美术道路上的艰辛,不是你现在能想到的,是长时间的,要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业患不能精,行患不能成,你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你如果仅仅是想通过学习美术,摆脱生存命运的话,是学不好美术的,因为这样的目标太浅薄,很难经受时间的考验,即便你掌握了表现形式,作品也是没有灵魂的。你现在的文化水平太低,没有境界的积累,还认识不到美术殿堂的神圣。每一个美术爱好者,都希望能够蹬堂入室成名成家,但是这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而这一切又是以坚忍不拔的努力,谦和慎重的态度为基础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简单的谋生手段,你一定要想清楚。我可以教你,但是我不希望你是一个没有格局的人。”

郑老师的话虽然不多,却似醍醐灌顶一般,我从未听过有人对于美术,这样透彻的论断和表述,太震撼了,彻底颠覆了我对美术的认知,为我展现了美术殿堂的魅力。第一次清楚地看明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是何等的艰辛和灿烂。我对以前的盲目追求,有一种惨不忍赌的感觉。没有方向的奔跑,只能感动自己,却丝毫改变不了盲人摸象结果,无知,怅然,兴奋交织出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我再不会为自己的盲目追求而无奈,也不会为我以前的无知羞愧了,人非生而知之,以前我就是不知道不明白,而现在需要学会它,因为我可以自豪的说我有老师了。

我为遇到这样的明师而庆幸,这无疑是十字路口的一盏指路明灯,这不仅仅是我美术学习上的指示,更是我现实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教诲,而且是出自一位刚刚认识的老师口中,我有点迷茫,有点不知所措。老师没有歧视我的出身,没有厌恶我的语言粗俗,没有嫌弃我的衣着,看着他那清澈睿智的目光,听着那真知灼见的教导,我那久已冰冷的心,彻底地暖了过来。没带一分钱的礼物,我只带着满腔的向往和愿望,冲向了老师家中,就这样我居然求师成功了,是上天的恩赐,还是老师的大度,我不得而知。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机会,不辜负老师的教诲。带着希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田间地头不放过一点时间,劳动歇息的晚上,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给我安静的当模特,我买来一批小人书给他们看,没想到的是连青年人也喜欢看,我趁机尽情的画着,每当我画好一批习作,就按照我和老师约好的时间,从山里回到城里,拿去给老师指点评判,然后回到山里继续画下去。

我想尽办法,拿到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陆续借到中外美术书籍,如饥食渴的补充着自己贫乏的大脑,汲取着书中的营养,揣摩着一幅幅精美的画面,那每一道挥洒的笔触,每一种表现的颜色,每一种构图的安排,以及传世作品的构思,是那样的妙不可言,我畅漾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带给我无限美妙的享受。

在学习中我忘掉了农村的劳苦,忘掉了寂寞,脑袋里挤满了吴道子、徐渭、徐悲鸿、达芬奇、拉斐尔、米基朗基罗这些个艺术巨匠的身影,在与他们心灵的对话中,也渐渐的了解了中国画和西画的区别,了解了徐悲鸿一个国画大师,为什么要去法国巴黎学习西画的缘由,在有幸观摩徐大师“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的大幅作品时,虽然那仅仅是印刷品,但我依然被那画作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形式,深深的震撼着。更别说那飞奔的骏马,通过浓淡干湿的笔墨,将骏马的形态跃然纸上,让人叹为观止钦佩不已。齐白石老先生,寥寥几笔的花鸟鱼虫,即可带给人们活灵活现的享受,又能给人繁与简的启迪。还有黄胄先生的“驴”,张大千先生的山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迷蒙了千多年来无数人们的眼睛,至今无人可解。米基朗基罗著名的“大卫”雕像,那精确的造型,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我深深的沉浸在艺术的领悟中,不停歇的观摩,临摹,汲取这些大师们创作的初源。渐渐的我的作业,得到老师的认可,有的速写甚至得到老师的夸奖,我的信心大增,走到那画笔从不停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