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心火离殇四诗意无双(2 / 2)

加入书签

不止在场之人,场外吵得更是热烈,甚至有那性急之人,为了自己的判断,大打出手的。

“苏先生四步成诗,五律八句,格律严谨,诗意绵远,颇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诚为众人楷模。”高陵道,“师师姑娘的诗句虽妙,但六步成诗已是落后,绝句又比律师少了一半,微处下风。”

此番论断,在场之人,倒没有太多异议,就连师师姑娘自己也是如此,“苏先生敏捷,小女子佩服,不过还要看看接下来的和诗。”

“请。”苏舆向师师姑娘拱了拱手,又向高陵说道,“请。”

高龄点点头,“和诗的话,就选择秋词一首吧。词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位有一炷香的时间,尽情施展。”

接下来便是静静地等待时间,在场之人虽然为高权贵、才华横溢,但没有谁任性打扰二人,而是纷纷打坐苦思,好在比赛后向二人请教。

同样是一炷香没到的时间,同样是苏舆先完成,大笔一挥三两下就完成了,“各位,这是我和的一首秋思,请看。”

高陵首先接过,读道,“秋风秋雨洒江天,冷日冷夜赴明朝。功名利禄皆是客,为民请命踏九霄。粉身碎骨浑不怕,惟愿众人尽日好。识得明心见性法,天下太平即刻到。”

“好……”

众人一顿夸赞还没结束,师师姑娘的诗也成了。

“长山阔水夜被霜,数点红梅闹今朝。忍把寒气当蒸浴,呵气成云是清霄。”高陵读了一遍,又仔细品味了一会道,“诗中有画,真实,读的我都有点冷了。”

“师师姑娘的诗句虽妙,却只是个人兴趣的舒展,难及苏兄国家情怀,相信,网页不会不认同吧?”文强插言道,“也相信在座诸位不会没有报国情怀吧。”

文强的话语有些以报国情怀胁迫大家的意味,但终究只是强调报国,是阳谋,谁敢反对?

不论诗词好坏的话,没人敢反对;若论诗词好坏就更要支持了,因为正好借机表达对高阳皇帝的忠心,赢得高陵的信任。

自然,苏舆又胜出了。

“第三场比试。”高陵环视全场,“就以现场情景为题,只能做绝句,必须一炷香的时间,不可以提前或延后。”

这明显是偏帮师师姑娘,因为苏舆才思更加敏捷,善作律诗,还总能比师师姑娘的绝句快,所以抛却了这些因素,则两人只能纯从诗意上较量了。

诗意本就是诗作的灵魂,所以在场之人和场外天下士子皆明了此理,却也不再多言,只等待两人的诗作。

现实的情景,苏舆感受不到名扬四海的快感和显扬于权贵之前的激情,更没有巴结各路富豪的意思,他只能感受到压的自己快透不过气的矛盾心情。

对苏舆来说,与师师姑娘比试绝对是意外的,他根本不想比试。可在做之人的强人所难偏偏又不是自己能对抗的,只好匆匆应付。

他本想着好好考殿试,然后谋得一官半职,实事求是的为国家人民谋福利,哪里会想到做这种自己平常绝不会做的意气之事?这完全不符合他潜龙勿用和沉稳不争的性格。

摆脱不了,就只能面对,苏舆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立时作出了一首七绝,“一十八年弃置身,天命不绝有此行。丹心只为扶社稷,奈何意气最伤情。”

苏舆为高阳第一才子是有一段渊源的。

大约是在其十几岁的时候,高阳国受到邻国侵犯。由于长久的征战,加上虎狼环视,双方在经历了巨大伤亡后决定罢斗,改用文斗。输的一方即割地十五城,

当时邻国有一大文豪,是周边国度公认的执牛耳者。高阳群臣与之对抗,屡战屡败。

后来一位大臣建议,请整个高阳的读书人参与,那大文豪自恃学问高,就答应了,结果连出九题都被号称神童的苏舆解答,最终赢得了比赛。

高阳国君大喜,昭告天下,封苏舆为天下第一才子,想要委以重任。可苏舆生来就体弱,经此一役,虽然名扬天下,却得了一场大病,从此不能离开床榻。

高阳国君没有办法,只能放弃。

因此,苏舆虽得了个“天下第一才子”的大名,却几乎只有虚名,没有几人见过他,但传闻自然是有的,那就是生病。

坊间曾有很多流言,都是说苏舆并不是真的生病,只是不屑于天下人为伍,因为自视甚高,看不起天下人,只想自己读书。这可能就是师师姑娘一开始有敌意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